《絲路食語:從絲綢之路走來的食材》
打開文本圖片集
人們平日所見,無論是糧食、蔬菜、干鮮果品及調味香料,或是動物性的肉類食材,有一半或一半以上都是舶來品。有些食材已落戶我國幾千年,從最初的異國情調,逐漸演變成習以為常,甚至熟視無睹。以至于很多人以為它們就是我國本土的原生物種,不知其前世今生,更不了解它們背后的故事。
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《絲路食語:從絲綢之路走來的食材》一書,將東方草本學與西方博物學對比融合,以“史前絲綢之路”“陸上絲綢之路”和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為主線,列舉了從相當于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時代到新中國成立之前跨越了4000年間,經(jīng)由“絲綢之路”陸續(xù)傳入我國的161種食材,考察其歷史起源、傳入時間和路徑、接受程度,以及在現(xiàn)今餐飲業(yè)中的使用方式。(剩余1076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