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天坑的神秘“王國”
打開文本圖片集
在地上的坑 為什么叫天坑?
天坑,是一個從民間走進科學殿堂的巖溶學專用術語,指的是碳酸鹽巖地區(qū)的溶洞大廳形成的,口徑和深度不小于百米,和(或)容積大于一百萬立方米,四周或大部分周壁為陡崖,且與或曾與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。
有不少人問,天坑明明形成于地上,為什么不叫“地坑”,而命名為“天坑”呢?
其實,天坑作為一種特殊的巖溶地貌形態(tài),國內外不同地區(qū)對其稱呼也不同,例如:重慶市奉節(jié)縣稱之為“天坑”、云陽縣稱之為“龍缸”、武隆區(qū)稱之為“石垸”,四川省興文縣稱之為“巖灣”,廣西樂業(yè)縣稱之為“石圍”,湖北省利川市稱之為“大甕”,陜西省寧強縣稱之為“地洞”、鎮(zhèn)巴縣稱之為“圈子崖”。(剩余1935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