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長書寫背后的個體辯證法
——重讀《在細雨中呼喊》
引言
“成長小說”是德文“bildungsroman”的中文譯名,“‘修養(yǎng)(bildung)’與‘啟蒙’和‘文化’兩個概念相伴而生,18世紀后30年開始在德國知識階層中流行,直至今天仍然是德國思想文化領(lǐng)域的一個核心概念”。(1)“成長小說”這個譯名在中國的誕生經(jīng)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:1943年,馮至最早將“bildungsroman”一詞翻譯為“修養(yǎng)小說”;1949年之后,他在新著中將之替換為“教育小說”;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,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,以及知識分子精英主義立場的弱化,刻板保守的“教育小說”逐漸被放棄,“成長小說”被廣泛接受,并成為一個學(xué)科方向的代名詞。(剩余13339字)